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鱼鳞战法阵容搭配攻略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战争策略游戏三国志14目前已经推出姓氏霸乱DLC剧本,游戏中玩家可以灵活使用各种阵型击败敌人,下面给大家分享本作常见阵型用法攻略
1、 鱼鳞。攻防一体,最常用的阵型,也是最适合攻城的阵型。这代游戏,本质上就是攻城和守城,双方在开阔地带大规模会战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战斗都是围绕城池,在城池附近发生的。攻城时,如果敌人出城迎战,则需要有迅速杀敌能力;如果敌人龟缩城中,则需要有抗住城防箭雨的能力。因此,鱼鳞就成为了攻城时的首选。当然,前期加成不够时,鱼鳞还是有略大的损失。经验上,防御达到1200,城池的箭雨就无法破防了。所以,防御平均达到1200的鱼鳞阵,在游戏中就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守城时,核心位置有方圆用方圆,无方圆用鱼鳞。此外,名将绝大不多数都拥有鱼鳞阵,所以鱼鳞的实用性和范用性是最广的。
2、 锋矢。攻击极高,防御较低,实战中泛用性不高,但是在某些时候有奇效。首先,锋矢适合守城,而不适合攻城。防守时,己方的府加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锋矢防御不足的缺陷,而且锋矢的高机动性可以很容易完成包围或者断粮的操作。敌人攻击我方箭塔或者阵的时候,锋矢突上去来一下,效果奇佳。但是攻城时,锋矢的防御是硬伤,如果在城下陷入苦战,战损会极大(什么手动战法晕城之类的不在讨论范围,这本来就不属于正常的打法)。其次,锋矢适合打敌人混乱或者断粮这种无反击能力的部队,效率非常高。最后,锋矢有利于名将,也更容易发挥名将单挑的能力。尽管有上述优点,锋矢依然是我用的最少的阵型之一。因为游戏中,玩家一定是进攻战打的多,防御战打的少。防御战,用鱼鳞和方圆也一样打,但是进攻用锋矢则会因为战损大频繁补给而变得没有效率。当早期必须专注于某一两种政策时,我通常都会选鱼鳞和方圆,放弃锋矢。
3、 雁行。输出效率很高,防御极低。雁行的输出,如果用的好,其实是这代游戏中最高的(不算战法)。这代的弓箭和以往不同,不是1对1的攻击,而是范围攻击。雁行阵每个回合可以对周围两格范围内的所有敌军发动射击。站个好位置,一回合射4、5支敌军部队也是可能的。刚玩的时候,我对雁行阵理解不深,很少使用。后来玩的多了,感觉雁行实乃杀人神器。例如,黄忠稍带连携,雁行的攻击就在1500以上,杀人如割草。雁行的缺点是不能独立使用,需要有方圆和鱼鳞顶在前面,数量也不宜过多,否则没有足够的战斗位置。雁行通常不用来攻城,防御极低,在城防箭雨下损失巨大。
4、 方圆。防御极高,攻击很低。方圆,乃是本作中的神器。首先,方圆阵在游戏中是最容易达到1200防,不怕城防箭雨的阵型,这就给配合冲车攻城提供的极大的便利。其次,即使是一个统帅只有60、70多的将,方圆阵开起来,正面也可以顶很久,非常好用。比如以前从来没有正眼瞧过的黄祖,因为有了方圆阵,备受我青睐。最后,文官开方圆就不怕被单挑,这就让诸葛亮、周瑜、程昱、审配、沮授等一众文官有了冲在第一线的能力。方圆虽然看起来攻击力弱,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差。方圆不怕遇到对方猛将,对方攻击越高,打方圆时受到的反伤也越高,最差也是两败俱伤,所以方圆是名将克星。方圆最怕的,是在城下遇到对面的文官弱将也开方圆,这就变成了菜鸡互啄模式,你也打不动我,我也打不动你,两个人在那里耗着干瞪眼。这种情况就还得上鱼鳞。
5、 鹤翼。防御较高,攻击较低,占格子能力优秀。尽管有各种尬吹,我还是坚定的认为,鹤翼这个阵型最大的优点,真的只是占格子;或者在没有鱼鳞和方圆的时候勉为其难用一用。鹤翼带6000人行进时就可以覆盖五个格子,而前面四种阵型则需要14000-18000。因此,在早期,鹤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进攻时多占格子确保粮道的阵型,这是它最大的作用。鹤翼的防和鱼鳞是一个级别,没有鱼鳞时,可以作为替代品,比如刘备就只有鹤翼。虽然鹤翼破城数据比鱼鳞高一些,但是这个真的没大用。只要能顺利实现包围,有冲车这点破城差距也无非是少打一个回合,没有冲车最多少打两个回合,用处并不大。而城下大战时,鹤翼显然没有鱼鳞有效率。
6、 长蛇。攻防平庸,山地战攻防加50%。这又是一个经常被尬吹的阵型。我不否认长蛇在山地战有优势,但是优势真的没有那么大。长蛇的初始攻防较低,加50%后也不过和鱼鳞基本相当,这方面优势并不大。长蛇的主要优势是山地战中的机动性,游戏中的适用性其实比较窄。首先,游戏中,城周边的设定是山地的,一共也没有几个,这意味着长蛇绝大部分时候并不能用于攻城;其次,所有府的设定都是平地,用长蛇去占府,也容易被人打爆;最后,山地骚扰战那都是小打小闹,大军团作战,长蛇用处有限。对我来说,长蛇最大的作用,是大军团在山区作战时在前面开路涂色。然后一些没有鱼鳞和方圆只有长蛇的将,可以用来守一下山城,比如黄忠和甘宁守宛城。
7、锥形。基本没有攻防能力,机动极高。这个阵型没啥可说的,非战斗阵型,适合用来占府和断粮道。有疾走的武将基本都有锥形阵,爽到飞起。
8、井栏。主要对人员进行杀伤,机动性很差。井栏主要用在两种情况:一是敌城距离不远且敌军人数在1万以下。这时候上井栏,很容易将敌军人数打到零,不需要专门打城防。二是关口的人数低余1万,关内无守军或守军不敢出战时,用井栏破关比用冲车效率的多。井栏破城的最大优点是几乎不降开发度。但是井栏速度太慢,远距离奔袭会跟不上大部队,对付人多的城效果也有效。
9、冲车。主要对城耐久进行杀伤,机动性略差。冲车是攻城时最泛用的阵型,适合搭配鱼鳞、雁行和方圆一起使用,反正大家都走的慢,谁也不用瞧不起谁。有冲车阵型的名将比较多,攻城必备。
10、投石车。兼顾对人员和城耐的杀伤。简单的说,井栏和冲车能干的活,投石车都能干,但是效率都要低一点,所以参照上面两种的用法来用即可。有些名将,没有适合用于攻城的一般阵型,但是有冲车,也能发挥作用,比如甘宁。
三国志14阵法怎么选
在《三国志14》游戏中,适当的排兵布阵是非常重要的,而每个将领所会的阵法都略有不同,那么选择什么阵法使用比较好呢,下面带来强力阵法的推荐分析。
阵型选择分析
本作中阵形系统和9代类似,游戏中通过阵形代替了兵种的概念。
鱼鳞[全能] 攻防数值均衡,机动性一般。适合主力部队编制的阵型,常用于野外正面对抗,能够应对大部分战局。
锋矢[奇袭] 高机动和高攻击阵形,防御力较低。性质基本上就是骑兵。适合突袭绕后或者利用其高攻击力进行输出,由于防御力不高尽量不要让锋矢部队来顶伤害。锋矢阵形的机动力仅次于锥行,并且具有足够的战斗力,在有些战局中更适合用来断粮和击退敌人的增援部队。
雁行[远攻] 远程阵形,相当于是弓兵。防御力和机动力都较低,但是攻击和攻城能力较高。使用方面,要注意利用其他近战部队和建筑卡位。另外,操作雁行部队时,尽量不要将其直接点到敌人部队上,这样他们会径直走到敌人脸上。最好是将他们移动到敌人前面一格,射程内有敌人时,他们会自动进行射击。
方圆[防御] 机动力和攻击力都非常低,一般情况下用得较少。适合搭配阵提前站位吸引敌人的火力和拖延时间,或者搭配挑衅等战法来扛伤害。
鹤翼[占领] 对比鱼鳞阵,机动力略高,但攻击力要低很多。单就作战能力上来看没有太大的特色。但占领范围要比一般阵形来得广。进攻时适合带一支用来涂色开辟粮道和占领周边地区。
长蛇[山地] 山地、森林特种兵,比较吃开局地形的阵法。在山地、森林这两种地形下,无论攻防还是机动力都远胜于鱼鳞,既可以正面作战,又能绕后断粮还能节省不少粮食。在晋阳、汝南、蜀中等山地较多的地区表现尤为亮眼。不过平原为主的中原地区,就没太多表现机会了,算是一个比较考验使用技巧的阵形。
锥行[机动] 战斗力极其低下,并且不能使用战法。但是,锥行却有着全阵形最高的机动力,在这个讲究移动涂色的游戏中,战术价值自然不言而喻。除了用来快速占领周边府点外,锥行阵最大的作用就是绕后断粮道。常规情况下事先在城外安排好一只锥行部队,等待敌方部队包围进攻城市时,锥行部队的高机动力可以在1-2回合间就把敌人背后的粮道切断。
井阑[攻城] 主要用于歼灭城市里的士兵,目标据点兵少时可以选择。组建井阑部队需要花费500金钱。
冲车[攻城] 主要用于减少城市耐久的攻城兵器,目标据点兵力较多时,尽量要带上冲车,能大大降低攻城难度。冲车部队需要花费500金钱。
投石[攻城] 井阑和冲车的综合体。组建投石部队需要花费500金钱。
春秋时期的鱼鳞阵介绍
古代的阵法起源于我国,其中主要的阵法有鱼鳞阵、八卦阵、十面埋伏阵、骑兵五军阵和鸳鸯阵等。了解这些阵法,可以感受古代我国将士们排阵练兵的无穷奥妙。阵法的功能有进攻和防守。战阵的攻守操练,是我国古代治军的重要方面。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它的重要标志就是阵形娴熟,攻守自如。通过这些阵法,可以使士卒们严守攻守纪_,牢记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时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协调的作用,并树立必胜的信心。春秋时期的鱼鳞阵鱼鳞阵是分层次用士卒的一种战斗队形,因它形似鱼鳞而得名。鱼鳞阵一般排成三五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攻击。它前面的兵力比较少,越往后面兵力越多,其主力在中心部位,攻击力也最强。在鱼鳞阵中,大将位于阵形的中后方,主要的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个鱼鳞状的小方阵,然后按梯次的配置,呈现出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鱼鳞阵的战术思想是中央突破,集中优势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真可谓是直捣心脏,抓住要害。鱼鳞阵法的创造者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名字叫姬寤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统帅。他一生功业辉煌,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被称为春秋小霸。郑庄公是郑武公姬掘突的长子。郑武公娶申侯女武姜为妻。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武姜生下姬寤生时难产,因此取名寤生。由于生姬寤生难产,所以武姜不喜欢郑庄公。后来武姜生少子段时很容易,武姜十分喜欢。郑武公病危时,武姜想立段为太子,郑武公不同意,而是立姬寤生为太子。公元前774年,郑武公去世,太子姬寤生继位,这就是郑庄公。郑庄公继位之后,凭借强盛的国力又身为周室权臣的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此时,周王室的是周平王姬宜臼在位,他就对郑庄公的势力十分担忧,决定分其权给虢公忌父,郑庄公得知后怨恨周平王。为了缓和双方矛盾,周平王的儿子姬狐与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互换作为人质。周桓王姬林继位后,欲将朝政大权交予虢公林父,郑庄公得知后,派兵夺取周王室的秋收果实,致使周、郑矛盾更加尖锐。周桓王便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以分郑庄公之权。随后,周桓王又免去郑庄公左卿士职务,郑庄公遂拒绝朝觐周桓王。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为维护王室尊严,亲率王师并征调陈、蔡、卫三国之军联合攻郑,郑庄公则率军迎战周联军于_葛。针对周联军的布阵形势和特点,郑庄公令大夫曼伯率一军为右侧方阵,大夫祭足率一军为左侧方阵,分别进攻周军的左翼和右翼;大夫原繁、高渠弥合率一军为中军,随郑庄公配置于两侧方阵中间稍后,相机出击。在此战中,郑庄公一改传统的车战战斗队形,将通常配置于战车之后的隶属徒兵,以5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方,填补车与车间的空隙,形成徒兵与战车相互掩护,密切协同、攻防自如的战阵,谓之鱼丽之阵,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鱼鳞阵法。战争开始后,郑庄公在中军号令左、右两方阵同时出击,向周军两翼配属的陈、蔡、卫军发起猛攻。陈军一触即溃,蔡、卫军迅速败退,两翼周军为溃兵所扰,阵势大乱,纷纷溃败。此时,郑左、右两方阵对孤立无援并已开始动摇的周中军实施钳击,郑庄公乘势将郑中军投入战斗。周中军遭郑三军合力攻击而大败,周桓王的肩膀中祝聃之箭负伤,引军而退。郑庄公考虑到周桓王贵为天子,下令禁止祝聃追击,并于当晚派祭足为使者赴周军慰问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经过_葛之战,郑庄公的图霸事业达到了顶峰。而鱼鳞阵法的出现,使我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自从郑庄公用鱼鳞阵法战败周桓王后,这一车阵战法在此后的战国时期,楚汉争霸过程中,三国时期,每用不爽,屡建奇功,无人能破。而将这一阵法运用得最好的战例,当属秦赵长平之战。在秦兵马俑第二个俑坑的骑兵部队旁边,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但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弛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了1000多年。但是,这儿的探测结果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部队。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4匹马拉动。可以推想,若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一些专家认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的战车部队。那把赵军一分为二的2.5万名奇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的战车队伍。当时,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了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把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召,组成了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直至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全部赵军的后路。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4队,拼死突围。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提赵括是从哪个方向突围的,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2.5万名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可以想象,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其中,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3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3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军阵的最后边有3列横队,其中有一列是面朝后的,之所以这样布置,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背后袭击。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这四面的围绕之下,中间是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它是个屯聚的阵势,它没张开,兵书上曾经讲了,说这个坚若磐石的阵势一旦展开,如万弧挺刃,像刀一样一下扩展开来。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鱼鳞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但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也难逃厄运。知识点滴郑庄公继承王位后,因为母亲武姜参与共叔段叛乱,就一怒之下把武姜软禁起来,并且向她发誓说:不到死后埋入黄泉,决不相见了!一年后,郑庄公又觉得不能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又不愿违背原来的誓言。老臣颍考叔向郑庄公献计说:您可以挖条隧道,下及泉水,您同母亲在那里相见,既见到了母亲,又不违背誓言。
郑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主意,与母亲在隧道里相见,并向母亲请罪,母子又恢复了亲情关系。
真三国的游戏攻略
真三国阵法攻略
真三国这款游戏中,一共有八个阵型,这些阵型会随着玩家升级丞相府而出现,继续在丞相府中升级该阵型可以提高阵型的效果和增加阵型可容纳的武将数。之前有不少玩家讨论说,阵型相克并不存在,其实不然,阵型相克有,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阵型最重要的是在于该阵型的效果,大家需要在阵型中合理地安排防御抵挡、攻击输出、治疗辅助等武将,以发挥团队的最大实力。
以下是阵型效果:
鱼鳞阵:增加部队的格挡能力
长蛇阵:增加部队的普通伤害
锋矢阵:增加部队的战法伤害
偃月阵:增加部队的暴击能力
锥形阵:增加部队的回避能力
箕形阵:增加部队的计策伤害
鹤翼阵:增加部队的反击能力
雁行阵:增加部队的防御能力
根据所选择的武将、兵种的不同,搭配合适的阵型将自己的部队特点最大化是各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战法流使用锋矢阵提高战法输出力;器械流使用长蛇阵或者偃月阵提高普通攻击的输出力;法师流使用箕形阵提高计策伤害或者使用雁行阵提高策士生存能力等等。
所谓的阵型相克,其实只是游戏中一个攻击顺序的问题。仔细观察过战斗过程的玩家可能会留意到,战斗中敌我双方被分为三列,每一列的兵种优先攻击同一列的敌方部队,当同一列没有敌对兵种时则优先攻击上一列的兵种。而阵型则影响着每一个兵种的排放位置,因此大家可以根据地方的阵型来进行选择自己的阵型,将自己的肉盾兵种放在敌方集火的位置,将输出兵种和辅助兵种放在敌方前期无法攻击到的位置,合理调配己方武将的位置有时候能在战斗中起到翻盘的作用。
并且,有些武将的战法是对敌人进行一列或者一排造成伤害。利用阵型可以轻松避开这些战法,防止己方在战斗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己方拥有此类战法的武将则要留意敌方的阵型,不然战法将被阵型克制。当然,器械流则无需顾及这些,他们拥有攻击敌方全体的能力,无论敌方处于何种位置都可以进行攻击。一支强大的部队,好的武将会决定战场上对敌的杀伤能力,合适的兵种搭配能决定整支部队整体的一个作战能力。而阵型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之上扩大自己的优势,并且可以在细节上对战场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调配。
率土之滨战法哪个好 最强战法推荐
三星战法能用的不多,而且顶多是前期用用,但是有一个技能是拆迁队必备的,就是云梯,这个加拆迁值很高,而且享受谋略加成,其他的还有连战、规避、援军秘策、毒泉、溃堤、合流、齐射之类的过渡技能。
四星战法里能用的就多了,有的堪比五星战法,指挥系有长兵方阵、穷追猛打、措手不及、(锋矢、方圆、白刃、鹤翼、鱼鳞二三赛季的战法)。主动系有声东击西、楚歌四起、大水、大火、威崖困军、临危(五星群董专属)、车悬、斩铁、破魂、伐谋、迷阵、落雷、箭岚、索敌。追击系有温酒、攻心、破甲。被动系有百战精兵(汉董、月英专用)、回马,总之挺多可能有漏掉的。
五星战法那基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基本上五星将拆的战法没有废的,我就不一一说了,战必断金、反计之策这个是一定要有的,剩下一些特定专属技能关银屏的折戟强攻,夏侯渊的一骑当千,月英的不攻,汉董卓的健卒,周瑜的浑水摸鱼,吕蒙的犄角之势,张宁的始计,诸葛的疾风迅雷,马超的怯心、顿兵,群吕布的先驱突击,赵云的空城,以及控制技妖术、辅助技大赏三军、神兵天降、无心恋战、避其锋芒,胜兵求战等等……,这游戏有神将没战法,有战法没神将情况很多所以不用太纠结
鱼鳞阵的由来是什么?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领着几个诸侯征伐郑国,郑庄公奋起抵御?在这次战役中,郑国摆下了鱼丽之阵,即鱼鳞阵,大败周天子?
此后,鱼鳞阵法在战国时期,楚汉争霸时期,三国时期,每用不爽,屡建奇功,无人能破?
鱼鳞阵法如何排列,在春秋一役中有过略述,后经演变,至《司马法》《后汉书》也有记载,到三国后期,此阵法失传?
对这个阵法的神奇之处,清代学者江永分析说:
凡君旅会同,以战车居前,步卒为辅,承编之隙而弥缝补其阙漏?以此而为编伍,若鱼之相丽而进,是为鱼麟阵战法?
这种鱼鳞阵在西方也有,在我国也有,最典型的就是成吉思汗所创立的这种大鱼鳞阵?成吉思汗采用的大鱼鳞阵,以轻骑兵作前锋,用大前卫?左前卫?右前卫和左翼?右翼轮番冲击,由大将军率领本军及后殿突击,就是集团密集队形的一种?
有人有鱼鳞,始计,鹤翼这三个技能的最初版本介绍么
我们可以看到,“鱼鳞”有三个效果:一是我方全体无法发动主动战法,决定了这个技能只能是菜刀队携带;二是前锋受到伤害下降11%,这一点能让前锋肉度更强战损更低;三是中军和大营每2回合对5距离以内的敌军群体发动一次攻击,这一点就比较模糊了,每两回合是每过两个回合?攻击属于物理攻击还是策略攻击?
鹤翼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全体弓兵降低攻击属性后获得分兵状态,从技能描述来看 “鱼鳞”和“鹤翼”均能在一回合内对敌军群体造成伤害,就像安装了两架散弹枪,那么实战效果如何呢?笔者所在区属于征服赛季,正值5级地之争,下面上5级地战报:
我方阵容:SP太史慈+吕蒙+甄洛
第一回合太史慈造成了可怕的3次群体伤害,一次来自“鱼鳞“效果,其他两次来自“先驱突击”和“鹤翼”的搭配,如果还能触发太史慈“方阵掩杀”战法的话,一回合输出将爆表!
这是第三回合的战报,本回合“鱼鳞”再次触发群攻,而第二回合并没有触发群攻,可见技能描述的“每2个回合”指每过1个回合触发。
通过战报可知,“鱼鳞”第一回合就会触发群攻效果,之后每过1个回合会触发一次,即1、3、5、7这样的规律触发,伤害应该属于物理伤害,触发优先级在普攻之前,之后普攻再触发“鹤翼”的分兵效果,再次对敌人发动群体攻击;而在2、4、6、8回合鱼鳞只会有犹豫效果和降低前锋所受伤害效果存在,群攻效果无效。
三国志14速攻流玩法攻略
今天给大家分享三国志14一种非常有趣的玩法“速攻流”的技巧精要,这种玩法的思路就是组队用连携,施政叠鱼鳞和军制改革,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叠加攻防面板,从而达到攻城最大伤害,而自己的损害只有1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攻略吧.
具体操作:
施政里,最快把鱼鳞和军制改革叠加到最大10级,这样,鱼鳞队的基础攻防达到最大值,同时士气达到最大值130
组队用有连携关系的,出战则刘关张赵+曹操,关张赵鱼鳞,关羽尽量始终保持走中间位置,刘备先用锥形跑地图以引起包围占领,曹操阵型随意,只需要蓄满绿圈放魏武之强即可。
达到攻城地点,先在城前4格的地方建阵,然后关张赵上去攻城,刘备走后面做亲密关系的攻防叠加,曹操蓄满绿圈后走上去放魏武之强。于是,关张赵的攻防叠加成为10%亲密关系+30%神将特性+50%魏武之强!于是10000人的赵云,张飞攻防就直接达到恐怖的2900多点!即使自己不能叠加30%的关羽也达到了2800多点!
我用这个组合打洛阳4万兵的吕布,全程吕布不敢出一兵一卒,4个回合就拿下洛阳,且自己的损失只有200多人,这还是因为之前打虎牢关时造成了,攻打洛阳关张赵全是都是1点1点的在被伤害。
至此,314目前版本的速攻流基本打法已经尘埃落点,公式为:
施政速叠鱼鳞和军制改革10级,别的全部是锦上添花而已
出征必用有连携的鱼鳞阵
攻城前必在城前4格的地方建阵以叠加防御(阵周三个内加防御)。
此外,目前版本得关羽者得天下。孔明虽强,但无鱼鳞阵,行军速度太慢,其他如吕蒙,乐进之流,也是因为带兵器行军太慢,都不适合速攻流打法。
最后说一点,1.03版本,我军师用的是自己给了书以后的曹操,98智力不到100,但已经非常准确了,再也不会满嘴跑火车了,几乎有99%的准确率。
现在上图,已经是关羽鱼鳞阵平推全图了的局面了。内政依旧是老习惯,从头到尾全部发展商业,农业,兵营一个也没有碰过。上级190刘备,事件选择不结盟,自己禁主动外交,禁提案。
万人队的赵云,张飞,关羽和曹操恐怖的攻防数值
每次城打我,都是1点1点的伤亡,而我打城池,即使不放战法,也是4,5百点的伤亡。
轻松落城,再无悬念
至此,无城不破,无队不灭。期待本代后续AI的强化和神将等开挂特性的削弱。希望能帮到喜欢速攻流打法的玩家朋友们,大家玩得开心!
成吉思汗发明“鱼鳞阵”,横扫欧亚大陆,这一阵法有何神奇?
大军作战与一个人单打独斗不同,它要发挥出整体的效应。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他们有作战中发明了种种阵法,像什么尖锥阵、雁形阵、八卦阵等。那么在世界历史上武力之功排在第一位的蒙元军队运用的是什么阵法呢?
在蒙古崛起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发明了“鱼鳞阵”,专门用于对付定居民族的步兵方阵。这一阵法用足球术语来说,就是个“三一六”阵形。“三”表示前卫、左翼、右翼三支部队,前卫的位置靠前,左右翼在一条直线上,三者组成了品字形结构;“一”表示本军,是大帅指挥部所在;“六”表示六支后卫部队,呈一字形布置在本军之后。由于它的布局错落有致,就像鱼鳞一样细密紧致,所以被称为“鱼鳞阵”。
这一阵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呈“三角形”,前端小,后端大。这样的安排,非常方便两侧的部队从左右两侧对敌人实施包抄。如果敌人力量较弱,用左右两翼的兵力就可以完成抄,如果敌人力量较强,可以让后卫部队也绕上去。除了这个三角形主体阵营之外,在三角形的左右两侧与前方各安排有两支侦察部队,由专门的将官指挥,负责向本军传递情报。
这一阵法产生于蒙古人在草原上狩猎的经验。蒙古人发现,与猎物正面冲突或者跟在后面追击猎物,很难有效果,一定要有左右的夹击手段,才能顺利捕获猎物。
运用这一战法,蒙古军队很快扫荡了草原地区的对手,兵锋直指欧洲。当时的欧洲各国中,作战的精锐部队大多披有重甲。欧洲部队的传统是将众多部队组成一个个方阵,方阵四周围以坚固的盾牌,阵中有长枪兵、投弹后分工协作。这些方阵的近战能力很强,但面对蒙古骑兵的灵活打法,却处处吃亏。这在蒙古与匈牙利王国的大战中就可以看出来。
蒙古人先让小股部队接敌,不断放箭加以骚扰,等到匈牙利军队的方阵一前进,就马上回撤。最后,匈牙利人不堪烦扰,下令全线攻击。这时蒙古军队的前卫部队一边压缩阵型,一边回击,以延缓敌军的速度。而左右两翼的部队与后卫的部分兵马,从左右两侧包括过去,直接攻击敌军的指挥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匈牙利士兵害怕自己的后路被断,阵型发生了松动。这一松动是致命的,蒙古军队趁机击毁了一个双一个方阵,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随着战事的深入,更多的民族与国家了解了蒙古人的这一战法,于是大家都龟缩在城堡里,不再跟蒙古军队打运动战。而且随着统治疆域的扩大,蒙古军队深入到了农耕地区,那里人口密集,市镇相连,江河湖泊众多,草原上的狩猎战术不再适合了。蒙古军队又改变打法,发明了很多攻城的方法,除了常见的围城绝粮之外,还从中亚引入了 *** 炮,攻陷了很多城池。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鱼鳞战法阵容搭配攻略”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