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了,由张艺谋导演于2011年拍摄的战争史诗《金陵十三钗》依然令人难以忘怀,它不仅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赏,更是被广泛认为是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开场,是一个现代女孩手持相机,踱步拍摄的镜头,这是为了将观众拉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巨大的壁画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上面勾勒着十三位不同面孔的女子,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神情哀戚。
壁画上的形象越发清晰生动,仿佛要穿越时空跃然眼前。
在此刻,配合着宏大的旋律,女学生们的身影逐一出现在画面中。有温柔内敛的女生,低垂着眼眸,宛如沉静的水波。有英勇无畏的女生,坚毅的眼神直视前方,比画上的形象还要生动。
随后,镜头转向一位牧师装束的外国男子,他正捂着腹部,满身是血,但仍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前方伸出手去。他的眼神坚定而悲壮,像是在发出求救信号,又像是在守护着什么……。
这一连串精心设计的开场镜头抛出了许多疑问:这些女学生们经历了什么?那牧师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又是怎样的?这使得画面的张力瞬间得到了提升,观众很快被带入了故事情节之中。
自此,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场景、女学生们求生的艰辛、约翰神父的伪装与救人行径纷纷浮现于观众眼前,构筑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整部影片磅礴大气、节奏紧凑、视听震撼,将"赴死与求生"的双重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37年,南京城在硝烟弥漫的冬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曾经繁华的金陵大地,如今已是断壁残垣,遗骸遍地,火光冲天的硝烟笼罩着整座城市。
就在这片废墟之中,一群无辜的女学生被卷入了生死考验的漩涡。她们本应安安稳稳地在校园里扎着马尾、背着课本,而不是在枪林弹雨中惶惶不可终日。
身为领导的玉墨,脸上始终保持着坚毅,无论身处何等危险的境地,她也不曾显露出一丝的畏惧。每一次日军涌入学校,她都会挺直脊梁,用坚定的目光直视那些凶神恶煞的士兵。
有一次,一名日军军官挥舞着大刀,准备向女孩们砍去,玉墨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身体前倾,似乎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就在这万分紧张的一刻,一名翻译突然大声制止了军官的行动,危机才勉强得以避免。
玉墨对同伴来说是一个鼓励他们的坚韧领袖以及的精神寄托。尽管她始终是一个人战斗,但书娟这个柔弱的女孩也通过自己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了安慰。
在深夜中,她常常偷偷地给大家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用她那温柔动人的嗓音,暂时将同伴们的注意力从痛苦中转移女孩们也会互相开玩笑,虽然这只能让她们暂时忘记眼前的困境。
尽管她们相互支持和打气,但心中却时刻都充满了担忧。突如其来的脚步声、大门被粗暴地撞开、咒骂声、哭喊声......这些令人害怕的声响,无不在提醒着她们死亡可能随时降临。
玉墨不得不时刻提醒大家保持沉默、保持镇定,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在这人狠话不多的日子里死里逃生。
最后一天,昏暗的夜晚,女学生们再次遭遇了日本军队的袭击。只见一队日本士兵如洪水猛兽般涌了进来,领头的军官说着残忍的话语,要把所有人全都杀死。
就在这个激烈的关头,玉墨和其他女孩勇敢地保护起了一群无家可归的风尘女子,用行动诠释了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力量。
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一个自称约翰神父的美国人在暗中救助了很多无辜平民,包括一群遭受磨难的女学生。
实际上,约翰并非真正的神职人员,他只是对外伪装成一名宗教工作者。他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建筑师,却因为目睹了太多残酷的惨剧而决定要为平民伸出援手。
受到雷德医生影响的约翰决定将教堂变为一个安全的避难所,接纳那些无家可归的平民。他不顾自身安全,倾尽全力带更多人回到教堂,为他们提供庇护。
在一次紧急营救行动中,约翰的真实身份被玉墨意外地发现了。约翰心中惴惴不安,生怕被误解为骗子。然而玉墨却出乎意料地对他赞赏不已:“你所做的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情,拯救生命比身份地位更为重要。
”约翰被玉墨的话深深打动,不禁自叩,以往为何对他人的身份地位如此执着是啊,与生命的珍贵相比,一个名头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那时起,约翰变得更加勇猛无畏地投身于救援工作,他在内心深处坚定决心,要竭尽全力拯救更多的生命。然而,在那个充满杀戮的时代,生死往往只有一线之差。
有一天晚上,教堂附近突然爆发了激烈的炮火冲突。约翰立即要求大家前往地下掩体躲避,自己则孤身一人前往战场查看情况。
他发现一支日军部队正在向他们逼近,为首的军官面目狰狞且残暴,狂笑着描述要将他们全部毁灭约翰紧咬牙关,在形势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迅速返回教堂,带领大家撤离现场。
意想不到的是,女学生们为了保护一群无家可归的风尘女子,已经与日军形成了对峙的紧张局面。玉墨毅然坚决地高呼:“即使你们开枪,我们也决不让你们伤害她们!”约翰被她们的勇气和同情心深深地打动,不禁感叹人性的光芒是如此的坚韧不屈。
在此时,日军军官似乎迟疑了片刻,突然大声地命令部队撤退。约翰和众人艰难地幸存了下来,然而就在他们刚刚松一口气的时候,背后却突然传来一连串猛烈的爆炸声......。
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金陵十三钗》在视觉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也为主题的表达带来了独特的张力和力量。
导演张艺谋对视觉元素的运用堪称出神入化,他通过场景布置、镜头语言、服化道造型以及色彩运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影片的氛围和主题。
影片一开始便运用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画面,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视觉世界。女孩们在壁画中若隐若现的身影,约翰神父倒在血泊中的遗像,都让人对故事情节产生无限遐想。
而配合着宏大磅礴的配乐,开场戏以极具张力的方式抛出了疑问,立刻就将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拉到了最高点。
正片开始,南京城被战火笼罩,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景象就被生动再现在观众眼前。断壁残垣、火光冲天、尸横遍野,这幅画面处处弥漫着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令人深刻地想象到了当年的惨状。
而在这片狼藉之中的女学生们,她们的形象既柔弱娇憨,又展现出勇敢坚韧的力量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中最为值得赞赏的便是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处理。比如,约翰神父在血泊中捂着肚子的遗像,极具视觉冲击力;玉墨在军官大刀面前俯身前倾的姿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她的刚毅果断;夜深人静时,女孩们相拥而眠的温馨一幕,又让人对生的希望产生共鸣。
当然,影片除了画面的精细琢磨,在声音的创作上也独具匠心。演职员们将枪炮声、爆炸声、脚步声等声音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电影的情节中,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战乱年代的紧张和残酷。
在这一切的嘈杂声中,女主角书娟那温柔而有力的讲故事的声音,宛如在凄凉战地上无声地流淌的清泉,给人带来一种短暂的宁静与安慰。
总的来说,《金陵十三钗》的视听处理的完成度相当高。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它成功地将影片中“赴死与求生”的主题完美地展现出来。
正是这些精妙绝伦的细节处理,使得影片主题的内涵更加丰富立体,也让观众对人性的光辉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