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谈元神(天书奇谈怎么刷240w元神)
吕惠卿曾是熙宁变法的干将,与王安石师徒反目后,从此举世皆敌,后半生失意辗转地方。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他的儿子吕渊获罪被发配沙门岛(今烟台长岛),吕惠卿也受到牵连,被追责为祁州(今河北安国)团练副使,宣州(今安徽宣城)安置。
团练副使是个虚职,安置相当于被判了个缓刑,意思是让他去到宣州,接受当地官员监视居住。就如当年闹出乌台诗案的苏东坡,就是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可此时的吕惠卿,业已是个74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了!他从建安(今福建建瓯县)动身,可才走到蒲城(今福建浦城县),也不知道是不是痛风发作,双脚疼痛难忍。
吕惠卿长叹一声,老泪纵横:即便他饱经宦海浮沉,阅尽人情冷暖,一生毁誉早已置之度外,可仍然逃不过命运的纠缠和折磨呀!
随行的家人也都泣不成声,只见吕惠卿看了看远处的山峦,艰难地说道:“抬我去油果山,现在也只有他能帮我了。”
吕惠卿口中的“他”,就是隐居于油果山上的一位得道高人,姓周名霞,字史卿。
说起来,这位周史卿,就是浦城本地人,原本也是位翩翩佳公子,世家出身,才华横溢。后面还迎娶了名门闺秀,前工部侍郎、“西昆体”诗人杨亿的孙女为妻,可谓妥妥地人生赢家。
宋哲宗元祐初年(公元1086年),他赶赴京师准备参加会试,结果在途中偶遇一位道士,也不知道得了什么际遇,就连进士也不考了,直接打道回府。
回来后,就带着妻子上了附近的油果山,炼丹修道去了,迄今已经有二十年了!
能不能成仙不知道,可这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调调实在太有逼格了!因此,不管是本地读书人,或是路过的士大夫,得空都喜欢去见见这位当代陶渊明。
这里面,后曾担任殿中侍御史的陈师锡(今福建建阳人)、参与校订《武经七书》的武学博士何去非(今福建浦城人),跟周史卿更是相交莫逆,打得火热。
因此,周史卿在文化人圈子里,那是“声价籍籍”、相当混得开。传言说他“尤其善服气布气术,能放外气为人治疾,颇有灵验”,妥妥一个气功大师!
住在建安的吕惠卿自然也有所耳闻,只不过以往自矜前辈大佬的身份,可如今为了这条老命,却也顾不得许多了。
周史卿见了被抬上山、痛不欲生的吕惠卿,也顾不得寒暄客套,直接就让他把脚伸出来,然后就开始为他“布气”,发功治病。
又让人在一边用扇子狂扇,没过一会,吕惠卿就觉得脚底跟被火烧一样滚烫,那股热劲,一个劲地从脚底钻进来,随即还往上钻进了心脏。
就这样过来良久,咦?吕惠卿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脚不痛了!而且浑身暖洋洋的,通体舒泰,试着走上两步,比往日还要轻健!
吕惠卿激动地连声道谢,精神抖擞地继续赶路,从此“万水千山只等闲”,直到五年后才无疾而终。
送走吕惠卿后,周史卿也心怀大畅,能给老人家治好病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此炼丹二十年,终于,仙丹就要炼成了!只要跟妻子各服上一颗,从此就白日飞举、位列仙班!
哪知,快要出炉之际,突然一个晚上风狂雨骤,雷鸣电闪,等到第二日一早,掀开药炉一看,辛苦炼制的仙丹竟然不翼而飞!
二十年的心血!一朝付之东流!周史卿那个郁闷实在难以言表。他鼓足勇气,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动用元神出窍之法,舍去肉身羁绊,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失踪的仙丹!
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妻子:“我的元神一去,七天后就回来。你定要好好看护我的肉身,千万不要被火焚烧或者受到损伤。”妻子自然是点头应允。
随即,就见周史卿盘膝而坐,没一会功夫就心跳、呼吸俱都停止,看来元神已经出窍神游天地去了。
七天时间恍惚即逝,可眼前丈夫的肉身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又等了几日,他妻子已经惊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了,门人弟子也都悲痛欲绝。
修道之人虽然很少能达到元神出窍的境界,可都知道这种行为异常凶险。元神离了肉身,就好像冰天雪地脱了棉靴,光着脚在雪地上行走,虽然纵横自由,可不经意的一阵阴风,或者强光烈日,都有可能将元神涣散!
老师的元神应该是回不来了吧?周史卿的门人弟子都开始为他准备后事了,唯有他的妻子仍然犹豫不决,不敢面对这等残酷的现实,只是守在周史卿的肉身旁边,整日以泪洗面。
周史卿的死讯传开后,有个僧人最早上门来吊唁。这位僧人就在离此不远的山头结庐隐修,既是邻居,也是周史卿的生前密友,因其佛法精湛,两口子对其都甚为敬服。
这位高僧听了周夫人的哭诉,又去看了周史卿的肉身,随即长叹一声,宝相庄严地念了句佛号,劝慰周夫人道:
“逝者已矣,夫人还请节哀。不过我们修道之人,视骨骸为粪土,元神已逝,何苦还要守着这具皮囊?我与周兄常在一起论道,就这么留着他的肉身,任其蚁蛀虫咬,恐怕也违背了周兄的本意,还是烧了吧,烈火焚身,方能消除今世因果,让他了无挂碍,早日转世重修大道!”
周夫人本就绝望崩溃,觉得这位大德高僧说得甚为有理,纵然有万般不舍,也只能哭着喊着将丈夫的肉身一把火给焚成了灰烬。
谁知,第二天,周史卿的元神魂魄竟然回来了!
他知道自己的肉身被焚化后,无可托身,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如果元神也有血的话)!元神也无法显形,只能在空中恨恨责怪着妻子,而后就飘荡着,不知道去了哪里。
又过了一天,那位高僧又来了。悔恨万分的周夫人,冲上去就要这和尚偿命。
谁知,这位高僧一脸纳闷道,自己前日还在外地访友,多人可以作证,听闻噩耗,一路不敢停歇地赶来,想见周兄最后一面。
这下该轮到周夫人吐血了!她猛然意识到,前日来的,肯定是妖魔鬼怪幻化成高僧的模样,目的就是毁坏丈夫的肉身,并且居然还得逞了!
这个故事出自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夷坚甲志·卷六·周史卿》。
元神出窍,果然凶险,周史卿的遭遇,跟八仙中的铁拐李简直如出一辙。不过铁拐李好歹找了个乞丐肉身,丑是丑了点,总比没有好呀!
蒲城县当地有个叫刘翔的感慨道:“油果山甚浅隘,气象索然,非神仙所居也!”最后只能怪这里风水不好,出不了神仙。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油果山表示才不背这个锅。
根据明朝莆田人、翰林院编修黄仲昭的《八闽通志》,清朝嘉庆时的《浦城县志》记载:
早在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曾占据浦城仙阳镇,屯兵于仙阳镇东北约一公里的八面山上。
当时军中有个通晓占星望气的高人,就留意到对面的油果山,上报道:“山有异气。”估摸是藏着什么异宝。
黄巢就下令军队开凿,结果这山甚为古怪,当天开凿的地方,过了一晚上,竟然又合拢了!后面这个高人,叫人摆上油果(一种传统小吃)作法祭祀,“遂不复合”。
至于黄巢最后有没有挖到什么宝贝,就无从猜测了。不过,从此这座山就被叫做油果山了。
不管如何,周史卿去后,元神估计还在周边徘徊游荡,时不时还显个灵什么的,周边村民庄稼地里没水了找他求个雨,还有几次真的下了。
他家还留有一罐醋,放到洪迈记录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几十年过去了,竟然都没有腐败变质,很多人都来参观顺带舀上一碗醋,这个醋罐却从来没有干涸过。
加之他的诸多好友、老乡,后面都是高官显宦,活动一下,让朝廷给他封了个“冲应真人”的名号,在油果山上还建了个祠,叫做神景观,以示纪念。
更妙的是,后面他的家人将周史卿的画像供奉在祠堂中,日日有门人弟子轮值给他点香供奉,每天都能在地上某处角落寻摸到四文钱,不知道是不是周史卿的元神在发工钱。
也许这里不利于成仙,可却特别出宰相。终宋一朝,小小的蒲城县,这里总共出过正副八位宰相!其中北宋五人,南宋三人,因此又被称为“名贤区薮”、“上相之邦”!,
在周史卿肉身被毁后一百多年,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老家就在油果山山脚下仙阳镇,南宋理学名家、后面做到户部尚书、参知政事(副宰相)高位的“西山先生”真德秀,请到当时的参知政事楼钥,给周史卿这个老乡,写了一篇《冲应周真人祠记》。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记载周史卿的事迹,还对洪迈《夷坚志》里的故事进行了驳斥,认为周史卿的故事哪有那么坎坷悲惨,人家那是“天分素高,凤有仙骨,神既授之,又加以真积历久之功”,很自然地就霞举飞升了。“始知内相得于传闯”,洪迈只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罢了。
只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妻子却没有得道成仙,实在是因为成仙太过艰难呀。“其妻杨氏,文公之孙,……深及其垂成,犹未至于形神俱妙……则世所谓一有遇而遂羽化者又难矣。”
又过了十七年,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遭弹劾落职,归家著书的真德秀,又请人将这篇文章刻在观内一块太湖石上。这块碑石历经风雨,奇迹般地保存至今,成为油果山罕见的镇山之宝。
神景观,也就是冲应真人祠,后面失修坍圮,到了清朝初年,不知道是谁又在原址上修缮一下,改成了个和尚庙,叫做神景寺。
不过中间又经重修,现存的为清朝晚期所建,被改称作仙游寺。
寺里还重建保留了周史卿的真人祠及许多遗迹,比如寺后面有口井,就叫做炼丹井,传闻就是周史卿炼丹之处。让人不知道是进了一座寺庙,还是去了一座道观,和尚道士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也算是个奇观吧!
在洪迈的故事中,周史卿元神出窍失去了肉身;而在真德秀的叙述中,周史卿顺利飞升得道成仙;这个故事还有个最惨的版本,记录在雍正年间,由谢道承等奉敕修纂的《福建通志》中:
夫妻共入道门,隐居于油果山,修炼大丹。一日风雨大作,金丹失所,夫妻自焚而逝。诏赐冲应真人。
到了民国时期,浦城官宦人家多在此避暑。他们为图吉利,遂以方言谐音,将油果山改称为荣华山。荣华山,就位于福建蒲城县仙阳镇东南一公里处。
而隔着一条柘溪,相距几公里处,就是八面山,不过现在已经改称作白向山了,上面还有黄巢屯兵结寨的遗址。
月下髑髅草虫鸣,对影空谈野狐禅。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